薛仁贵后代家谱图 薛仁贵的族谱

古泉百科 587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薛仁贵后代家谱图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薛仁贵的族谱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薛仁贵的家谱

薛仁贵的家谱:

第一代: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

第二代:薛轨(隋朝襄城郡赞治)。

第三代:薛仁贵。

第四代:薛讷(左羽林大将军)、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范阳节度使)    。

第五代:薛徽(左金吾将军)、薛直(绥州刺史)、薛畅(左羽林将军)、薛光、薛嶷(清河郡司户参军)、薛岌(右金吾将军)    、薛崿(一作薛昽,昭义节度使)    、薛嵩(昭义节度使)    、薛岸    。

扩展资料: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 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

临行,李治特在内殿赐宴,在席间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李治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

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九个部族,原先据守天山,等郑仁泰率领部队来后,他们恐惧投降,郑仁泰不接纳,俘虏他们的家室来赏给将士,敌人陆续逃走。有个候骑报告:“敌人的军需物资牛羊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夺回来。”

郑仁泰挑选了一万四千名骑兵,脱掉铠甲轻装奔驰,穿过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没有看到敌人,粮食吃光才往回撤。人们饿得相互厮杀吞食,等回到军营时,剩下的骑兵只有二十分之一。

薛仁贵也把他部下抓来的铁勒族女人当作妾,接受了很多贿赂赠送的财物,被有关官员向李治检举弹劾,李治因薛仁贵立下大功而宽恕了他。

薛仁贵墓葬遗址

薛仁贵墓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城东北荫山与横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已无坟迹可寻,现仅存石坊一座,东向而立。

石坊由三块整石建成,两边石柱为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石柱,正面镌刻"重修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墓"。

背面有小楷镌刻“山东兖州济宁州嘉祥县奉巡兖西道并抚两院明文知县王怀德、典史刘熙诏、儒学教谕彭允芳,训导曲迁梧、张燕翼,大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岁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据当地群众反映,石坊西10米处,曾有墓石露出,后被覆埋。

此坊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579年)建,全坊由三块整石构成,两边石柱呈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两柱正面携刻“重修唐朝名臣薛仁贵之墓”;

背面写着重修、人和年代。旧县志有载。但不知前人以何据谓此墓为薛仁贵墓,待考。198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仁贵

薛仁贵的后代有哪些人

1、薛讷

薛讷字慎言,绛州万泉人。唐朝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七世孙、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长子。薛讷不善言笑,但沉着勇悍。早年为城门郎、蓝田县令等职,任内坚拒宠臣来俊臣非分之请,迫使其收回成命。他自此以刚正秉直而闻名于世。后以将门之子得到武则天重用,累官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他镇守边疆,屡立战功。

2、薛楚玉

薛楚玉,唐朝绛州龙门人,薛仁贵的第五个儿子,薛嵩之父。薛楚玉是平卢营口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后来因为和他哥薛讷的军事改革被保守派排挤,被人告发渎职,免其官,由张守珪取代,他的离职加快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3、薛嵩

薛嵩是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之孙,范阳节度使薛楚玉之子,唐朝中期将领,年轻时以臂力骑射闻名,为人豪迈。安史之乱时,投安史叛军。累战有功, 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贡献。

扩展资料:

薛仁贵宗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河东薛氏为蜀汉蜀郡太守薛永之后,薛永之子薛齐因蜀亡而迁至河东汾阴。薛齐长子薛懿生有三子,分为三房,其中次子薛雕号“南祖”。薛雕的四世孙为北魏河东王薛安都,薛安都的六世孙即为薛仁贵。

薛仁贵的曾祖父是薛荣,官至北魏新野、武关二郡太守、都督,封澄城县公;薛仁贵的祖父薛衍是北周御伯中大夫;薛仁贵的父亲薛轨,隋朝襄城郡赞治。

参考资料:薛仁贵—百度百科

薛仁贵后人都在哪里?

平阳郡公薛礼乃唐朝太宗、高宗时期薛仁贵后代家谱图的名将,但由于后世演义的描写,一般我们都会称呼他薛仁贵,仁贵是他的字。而郡公是唐朝外姓将领所能得到的最高爵位,仅次于王、嗣王之下。

薛仁贵的后代,一般的说法是有五个儿子,女儿没记载,可能是没有。而演义中他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下面分正史和演义来说说。

正史薛仁贵家庭

薛仁贵有一妻柳氏,生五子薛仁贵后代家谱图:长子薛衲、次子薛慎感、三子薛楚卿、四子薛楚珍、五子薛楚玉。我粗略的翻了一下《新、旧唐书》,里面只记载了薛衲和薛楚玉两人的事迹,至于其他三人不见只字片语,但百度里却写了有这三个人,所以可能是薛仁贵家谱里有记载,暂且不提。

薛仁贵死于永淳二年(683年),享年七十岁,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长子薛衲,字慎言,在武后时期因薛家长子身份受到重用,被玄宗称赞“有周亚夫之风”,镇守西域数年,连破吐蕃、突厥。开元八年(720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谥“昭定”,《新旧唐书》无记载子嗣。

而次子薛楚玉只有一句话的记载:讷弟楚玉,开元中,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范阳节度使,以不称职见代而卒。薛楚玉虽然没什么作为,但他的儿子却不得了:薛嵩。安史之乱时投靠史朝义守卫相州与唐廷对抗,后反正入唐廷,“奏为检校刑部尚书、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颇有治名,封高平郡王,领导昭义军。”大历七年(772年)去世,追赠太保。

薛嵩弟弟薛昽替代哥哥,负责镇守相州。

薛嵩儿子薛平,字坦途,十二岁为磁州刺史,官至司徒,年八十岁去世,追赠太傅。

薛平儿子薛从,字顺之,官至左领军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一门数贵,虽然薛嵩有反唐的污点,但薛家在有唐一代还是备受殊荣。

演义薛仁贵家庭

长子薛丁山,原型即为薛仁贵长子薛衲。关于薛丁山的事迹,清代通俗小说有一套关于薛门三杰的连续叙事记载,分别是:《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三部曲。

薛丁山在《薛仁贵征东》末尾出场,在《薛丁山征西》中正式担纲出演主角。妻子有樊梨花、窦金童、陈金定三人,生子薛刚。

薛仁贵长孙薛刚,原型就是投入安史叛军的薛嵩,但演义中给薛刚反唐的理由是:因看不惯武家人横行霸道而打死武家子弟,其父薛丁山被武后下令处死,薛刚怒而起兵,与李唐宗室共保唐室,反对武周暴政。这样一来,薛刚反的又不是唐,而是武周政权了。

不过这是属于演义的写法,正史里薛嵩确实是投靠了叛军,反的是唐玄宗领导的唐室。而薛嵩之后,薛家子弟居然还能享有高官厚禄,可见安史之乱后,唐室的影响力已日益减弱,积重难返了。

薛仁贵后代家谱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薛仁贵的族谱、薛仁贵后代家谱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薛仁贵后代家谱图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