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波长 红外线波长最长还是最短

古泉百科 1054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红外线波长,以及红外线波长最长还是最短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红外光在真空中波长为1mm~750nm。红外线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它是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够与大多数分子发生共振现象,将光能转化为分子内能,太阳的热量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

红外线应用

红外线对血液的作用

因为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所以利用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改善贫血。调节血压: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一般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等细小动脉收缩及狭窄所造成。远红外线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能使高血压降低,又能改善低血压症状。

红外线对关节的作用

红外线深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并排除积存体内的疲劳物质和乳酸等老化废物对消除内肿,缓和酸痛之效果卓越。

红外线对护肤美容的作用

红外线照射人体产生共鸣吸收,能将引起疲劳及老化的物质,如乳酸、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多余的皮下脂肪等,籍毛囊口和皮下脂肪的活化性,不经肾脏,直接从皮肤代谢。因此,能使肌肤光滑柔嫩。远红外线的理疗效果能使体内热能提高,细胞活化,因此促进脂肪组织代谢,燃烧分解,将多余脂肪消耗掉,进而有效减肥。

红外线波长是什么呢?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介于7700A~14000A,红外线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它是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够与大多数分子发生共振现象,将光能转化为分子内能,太阳的热量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

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含热能,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

红外线分类

根据波长不同,红外线分为三类:波长在0.76-1.5微米的红外线为近红外线;波长1.5-5.6微米的红外线为中红外线;而波长为5.6-1000微米的红外线被人们称为远红外线。

生命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本身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他可以吸收及发射远红外光,它所发射5.6-15微米远红外线占整个人体总能量的50%以上。因此,在这三类红外线中,只有5.6-15微米的远红外线,才会对人体有效。

请问红外线在光谱中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近红外光的波长范围是780~2526纳米。近红外光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

近红外区域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红外线波长,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红外线波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由于不同的有机物含有不同的基团红外线波长,不同的基团有不同的能级,不同的基团和同一基团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中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波长都有明显差别,且吸收系数小,发热少。

扩展资料: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而定量分析则是为红外线波长了确定物质中某些组分的含量或是物质的品质属性的值。

与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不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是用统计的方法在样品待测属性值与近红外光谱数据之间建立一个关联模型(或称校正模型,CalibrationModel)。

因此在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之前需要搜集一批用于建立关联模型的训练样品(或称校正样品,CalibrationSamples),获得用近红外光谱仪器测得的样品光谱数据和用化学分析方法(或称参考方法,Referencemethod)测得的真实数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近红外

红外线波长是什么?

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红外线波长的电磁波红外线波长,波长在1mm到760纳米(n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红外线的波长大致界定在0.75至1,000微米,这当中又可区分为三个波长段:0.75至1.5微米的近红外线,1.5至3.0微米的中红外线及3.0至1,000微米的远红外线。

红外线波长我们人体也是个放射体,放射的波长也是远红外线;气功治病也是来自于远红外线。人类自古以来,虽不红外线波长了解远红外线的存在,但是在生活中却懂得使用远红外线。

例如利用沙浴、温泉浴来疗养,用的原理就是远红外线。栗子用沙来炒更香甜可口;地瓜用土块、石块来闷,外皮未焦内部已熟;这道理也是来自远红外线。用砂锅炖煮,食物更好吃,也是因为远红外线。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热作用强。红外线波长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

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介。红外线的英文名是Infrared,其中的infra-意为意为“低于,在…下”。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频率低于可见光线,频率为 0.3THz~400THz,对应真空中波长为 1000μm~0.75μm。

红外波长是多少?

红外线(IR)的波长位于780 nm和1mm之间,对应的频率是300 GHz和400 THz之间。

光线是一种辐射电磁波,其波长分布自300nm(紫外线)到14,000nm(远红外线)。不过以人类的经验而言,“光域”通常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光波域,即是从400nm(紫)到700nm(红)可以被人类眼睛感觉得到的范围,一般称为“可见光域”(Visible)。

由于近代科技的发达,人类利用各种“介质”(特殊材质的感应器),把感觉范围从“可见光”部分向两端扩充,最低可达到0.08~0.1nm(X光, 0.8~1Å),最高可达10,000nm(远红外线,热成像范围)。

当分子改变其旋转或振动的运动方式时,就会吸收或发射红外线。由红外线的能量可以找出分子的振动模态及其偶极矩的变化,因此在研究分子对称性及其能态时,红外线是理想的频率范围。红外线光谱学研究在红外线范围内的光子吸收及发射。

分类

1、近红外线(NIR, IR-A DIN):波长在0.75-1.4微米,以水的吸收来定义,由于在二氧化硅玻璃中的低衰减率,通常使用在光纤通信中。在这个区域的波长对影像的增强非常敏锐。例如,包括夜视设备,像是夜视镜。

2、短波长红外线(SWIR, IR-B DIN):1.4-3微米,水的吸收在1,450奈米显著的增加。1,530至1,560奈米是主导远距离通信的主要光谱区域。

3、中波长红外线(MWIR, IR-C DIN)也称为中红外线:波长在3-8微米。

被动式的红外线追热导向导弹技术在设计上就是使用3-5微米波段的大气窗口来工作,对飞机红外线标识的归航,通常是针对飞机引擎排放的羽流。

4、长波长红外线(LWIR, IR-C DIN):8-15微米。

这是"热成像"的区域,在这个波段的感测器不需要其他的光或外部热源,例如太阳、月球或红外灯,就可以获得完整的热排放量的被动影像。前视性红外线(FLIR)系统使用这个区域的频谱。

5、远红外线(FIR):50-1,000微米(参见远红外线激光)。

关于红外线波长和红外线波长最长还是最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红外线波长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