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系数表 excel相关系数表

古泉百科 836 0

今天给各位分享相关系数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excel相关系数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怎么看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表?

这里主要关注两个信息就够了,一个是n,那就是你的样本容量,比如n=100的话就是有100个被试,也即100组配对的数据。根据你的样本量找到检验表里对应的行。另一个就是根据你定的显著性水平来看显著性,一般0.05水平就够了,比如n=100显著性水平alpha=0.05时,相关系数显著性的临界值为0.195,也就是说这个条件下,只要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在0.195以上,就可以认为此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

另外,一般报告的原则是,报告统计量所达到的最高显著性水平,也就是如果你的数据达到0.01水平的显著,就不要说它在0.05水平显著了

怎么整理SPSS中相关系数表格?

可以用SPSSAU在线spss数据分析平台,使用通用方法-相关进行分析,结果格式为三线表格式,属于规范的格式不用重新整理。

分析结果上看会输出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和P值。

前两列即为各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第三列开始为两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数值右上角的星号代表P值。对于相关分析,一般规范的表格格式是:P值使用*号表示,P  0.01使用2个*号表示;P  0.05使用1个*号表示。

相关系数公式 相关系数简介

1、标准差公式:D(X)=E(X2)-E2(X);协方差公式:COV(X,Y)=E([X-E(X)][Y-E(Y)]);相关系数公式:协方差/[根号D(X)*根号D(Y)]。

2、相关系数是最早由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的统计指标,是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一般用字母r表示。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相关系数有多种定义方式,较为常用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

3、相关表和相关图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关方向,但无法确切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同样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着重研究线性的单相关系数。

4、需要说明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并不是唯一的相关系数,但是最常见的相关系数,以下解释都是针对皮尔逊相关系数。

5、依据相关现象之间的不同特征,其统计指标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将反映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称为判定系数);将反映两变量间曲线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非线性相关系数、非线性判定系数;将反映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称为复相关系数、复判定系数等。

关于相关系数表和excel相关系数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相关系数表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