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物的稳定性 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

古泉百科 545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氢化物的稳定性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顺序是什么?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按NH3、H2O、HF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如下: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常见的例子有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其稳定性大小规律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在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从左到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碳酸及其盐的稳定性。

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氢化物稳定性怎么比较氢化物稳定性如何比较

1、判断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判断:核间距大小,即键长长短;由于是氢化物,所以也可以简单由非氢元素的原子半径来近似判断;键长或半径越短或越小,化学键越稳定,即热稳定性越高。如比较HCl和HI的稳定性,前者比后者稳定。

2、当键长或半径相近时,可以看非氢原子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热稳定性越高。如比较CH4和NH4(+)中键的热稳定性,后者大小于前者。

怎么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

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就越强

下诉规律均只在非金属元素中使用:

1.同一主族中,表现为从上倒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递减

2.同一周期中,表现为从左至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递增

注意这里是没有例外的!

是通用性质,

所谓HF中含有特殊的氢键,

这种只作用于分子间,不作用于原子之间的键能

而原子之间的键能越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就越强。

这种分子间作用的氢键,只能影响物质的溶沸点

满意请采纳哦,谢谢,祝学习进步!

氢化物的稳定性怎么判断

判断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判断:1、核间距大小,即键长长短;由于是氢化物,所以也可以简单由非氢元素的原子半径来近似判断;键长或半径越短或越小,化学键越稳定,即热稳定性越高。

离子型氢化物也称盐型氢化物。是氢和碱金属、碱土金属中的钙、锶、钡、镭所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固体为离子晶体,如NaH、BaH2等。

这些元素的电负性都比氢的电负性小。在这类氢化物中,氢以H-形式存在,熔融态能导电,电解时在阳极放出氢气,故该方法又称金属储氢法。离子型氢化物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常因含有金属杂质而发灰,金属过量则呈蓝紫色。

共价型氢化物也称分子型氢化物。由氢和ⅢA~ⅦA族元素所形成。其中与Ⅲ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是缺电子化合物和聚合型氢化物,如乙硼烷B2H6,氢化铝(AlH3)n等。

各共价型氢化物热稳定性相差十分悬殊,氢化铅PbH4,氢化铋BiH3在室温下强烈分解,氟化氢,水受热到1000℃时也几乎不分解。共价型氢化物也有还原性,因氢的氧化数为+1,其还原性大小取决于另一元素R-n失电子能力。

过渡型氢化物也称金属型氢化物。是除上述两类外,其余元素与氢形成的二元化合物,这类氢化物组成不符合正常化合价规律,如,氢化镧LaH2.76,氢化铈CeH2.69,氢化钯Pd2H等。它们晶格中金属原子的排列基本上保持不变,只是相邻原子间距离稍有增加。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氢化物的稳定性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