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姜网 中国生姜网下载

古泉百科 593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中国生姜网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中国生姜网下载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生姜是日常生活常用调味品,又是一种常用中药。经过中医传统炮制的方法可将生姜变成干姜等不同作用的中药材。那么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生姜的功效

生姜,味辛性温,能解表散寒止咳,温中降逆止呕。有驱散寒气,治疗虚寒胃痛,止呕吐作用。姜肉性温,姜皮性寒;姜肉发汗,姜皮止汗。

生姜皮性辛凉,治皮肤浮肿,行皮水;生姜汁辛温,辛散胃寒力量强,多用于呕吐;干姜辛温,温中煽动寒,回阳通脉,温脾寒力量大,炮姜味辛苦走里不走表,温下焦之寒;

炮姜炭性温,偏于温血分之寒;煨姜苦温,偏于温肠胃之寒。生姜辛而散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

生姜的日常作用

1,用捣碎的生姜泥或生姜片(用针扎些孔更好)于每晚睡前用纱布+胶带固定贴敷双脚涌泉穴,预防掉落睡觉时可穿上袜子。次日晨起揭掉即可。可用于调理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引起的虚火上升如嗓子疼痛,咽喉肿痛,五心烦热、咽干舌燥,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易醒,失眠,多梦等)。~此方法由邓添文老师口授而来。经过泳光几次试用,在睡眠质量上的改善效果显著。

2,治疗鼻塞:把炒热的生姜(把姜切成末)用布包在“涌泉穴”上,治疗鼻塞很有效!(布包后敷在脚底涌泉穴,再穿上袜子)。

3,治疗感冒流鼻涕。巧用姜片贴脚底涌泉穴,可以治愈感冒早期流鼻涕的症状,让人不再难受。切好两片姜,放在脚底涌泉穴,用胶布贴紧,睡一晚,次日晨起揭开。症状就可缓解。用姜片贴涌泉穴,对于疏通肾经,缓解疲劳和增强人体免疫力有一定作用,对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轻微感冒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4,治疗脱发。用鲜姜切成小片状,擦拭涂抹脱发的地方,姜中含有的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能够使头部的血液循环正常,促进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利于头发的生长,能够治疗脱发。使用姜治脱发时,要坚持使用,最好不要间断。生姜确实可以防脱发,但是不适合所有人。

5,用醋泡生姜食用,可以补阳气。姜能够保持脾胃功能正常,使气血生化充足,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发根的营养输送能力,使毛囊获取更多营养,从而促进毛发生长,达到养发防脱的作用。

6,烧烫伤早期处理:生姜外敷治疗烧汤伤效果好(一小时内处理)。

生姜治疗灼烧

生姜,味辛性温,能解表散寒止咳,温中降逆止呕。历代视为温通要药,寒证较佳。但很少人知道生姜能治疗灼烧。疗效之奇,远较一般灼烧药为佳。

制用法(只限于早期,没有脱皮,没有滑落,没有发白):将生姜捣烂揉汁,用药棉蘸姜汁涂于患处,能立即止痛;已起泡红肿者,能消炎退肿,消除水泡;水泡已破者,敷之亦无刺激。由于生姜能灭菌,故破口者亦不致溃烂。灼伤轻者,敷药1次即可;严重者可时时涂姜汁,保持湿润36小时,即可停药。验证我用此法治一小儿,疗效确佳。小儿的双小腿被火灼伤,起数个小泡,疼痛不堪。用生姜汁滴涂患部,疼痛即减轻渐至消失。调治数日,痊愈迅速。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1)抗肿瘤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鲜姜含有多元酸人参菇醇,不但可抑制癌细胞扩散,而且可防止癌细胞增殖,常服生姜可以抗癌。

(2)抗衰老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吸收消化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能防止脂肪食物的变质。从而达到抗衰老的作用。因此,民间有:“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之说,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取适量鲜姜片放入水杯中,用200~300毫升开水浸泡5~10分钟后,加入少许蜂蜜搅匀当水饮)。

(3)止牙痛生姜还含有姜醇、姜酚、姜油菇、姜稀、辣素、龙脑、柠檬醛等成分,这些物质还具有良好的杀菌、消炎、止痛作用,牙痛时嚼几片生姜,牙痛即可减轻。

(4)解芋头毒芋头在手工剥皮过程中,手部皮肤奇痒难忍,如果用数片生姜涂擦痒处,痒感即可消退。此外,在煮芋头时,加入数片生姜,吃时舌头不会出现麻痒。

(5)预防胆结石生姜中所含的大量的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过多分泌,减少胆汁中粘蛋白含V.,使胆汁中钙离子不至于因粘蛋白过多而与胆红素结合,从而可以预防胆结石的形成。此外,生姜中含有较多的油树脂,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因此,胆囊炎患者常吃些生姜有益处。

(6)解毒和药用作用生姜除解毒作用外,还有解表散寒、止呕祛痰的功效,用于治风寒引起的感冒、呕吐、咳嗽等症。鲜姜汁可治疗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7)生姜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因胃肠不适、口腔异味等引起的恶心,欲呕等不适时,可早晨含1片姜片来解决。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或贴肚脐,有明显的效果,

(8)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在炎热的夏天,或者某些疾病的原因,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9)降温提神,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10)生姜有驱散寒邪的作用由于着凉、受寒等引起的感冒、头疼、腹痛等,喝些姜汤水,可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11)生姜能起到抗菌的作用

尤其是对沙门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热的气温下,食品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而且生长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着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

(12)脚是我们的第二心脏,身体上的各个脏器都能在脚上找到相应的穴位,适当泡脚不仅能改善末梢循环,如果泡脚水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生姜性热,既可以快速驱寒,又能预防流感。

(13)生姜还可以治疗腹泻、孕吐、小儿吐奶、痛经、治疗关节痛等等;除了食用、泡脚以外,还可以外敷神阙穴(肚脐)、内关穴、涌泉穴等。

(14)适合于经常手脚冰凉或者处于减肥阶段的人士饮用。主要材料有红茶,生姜和适量的蜂蜜。此茶能增强排泄功能,减肥效果非常明显的。

(15)偏头痛: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神经衰弱、晚空腹各饮用热姜水1至2杯,可收到补气、提神之效。持续下来,对神经衰弱、头晕、烦躁等症具有良好疗效。

(16)消除酒醉: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让身体直接吸收,以缓解或消除酒醉。

(17)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防治头皮屑掉落。此外,经常用热姜水洗头,对秃头亦有一定治疗效果。

(18)缓解腰肩疼痛:将毛巾浸入热姜水里然后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19)消除脚臭:浸泡时加点盐和醋,浸泡15分钟左右,抹干,加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20)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鲜生姜50g,洗净切碎,加水300ml,煎30分钟。3次/日,2日服完。结果: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遗留较长的胃部堵塞感。(《中药大辞典》)

(2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1疗程。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之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中药大辞典》)

(22)治疗疟疾。方法: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选用穴位分3组:第1组为双侧膝眼,生姜用2两分敷两穴;第2组为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用1两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5钱。一般于发作前4~6小时敷贴。经8~12小时即可取下。敷药两次即可。观察40例,除第1.第3两组各有2例无效外,其余均控制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中药大辞典》)

生姜的宜食人群

姜适宜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全身酸痛、咳嗽、吐白色黏痰以及胃寒疼痛、寒性呕吐、腹痛吐泻;也适宜误食生半夏、生野芋、魔芋、生南星等发生中毒,口舌发麻之人食用;还适宜妇女产后、女性经期受寒、寒性痛经、晕车、晕船之人食用。注意: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生姜不可一次食入过多。

生姜的忌食人群

阴虚内热者及热盛之症忌用。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尤其是阴虚体质的人,绝对不能吃姜。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有目疾、痈疮、痔疮、肝炎、糖尿病及干燥综合症者不宜食用;孕妇忌食;忌食用过多,否则易生热损阴,可致口干、喉痛、便秘等症。鲜姜汁可治疗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生姜食用禁忌

痛肿疮疖、目赤内热、便秘或患痔疮者不宜食用。食用腐烂生姜是非常有害的。已经腐烂掉的生姜吃了会在体内产生毒素,甚至还可引起肝癌或食道癌,后果严重。腐烂生姜中含有黄樟素,即使摄入量不多,也足以使肝细胞受到损害。因而也不宜食用。

姜素以药食俱佳见称,经常食用能保健强身,养生益寿,但阴虚体质的人群是绝对不能吃。”万物进食需有时,古代医书中也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所以秋季不宜吃姜。此时吃姜也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

由于姜性质温热,有内热者慎用,即使正常者平时应该适当食用,以免导致肝火旺盛。如果做为养生方法长期食用,建议一是认清自己的体质,二是适当搭配其他滋阴降火的食物,如蜂蜜、菊花、山楂等。

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天阳气升发于表,体内寒,可适当吃些生姜,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寒湿。但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亦要适量不宜吃过多。

肝病患者不能多吃。因为生姜也属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姜辣素可以使肝病患者的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及造成肝炎性细胞浸染,肝病患者吃生姜不仅不利于康复,反而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中国姜的主产地在哪?

姜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咸丰活龙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山东安丘、山东昌邑、山东莱芜、山东平度大泽山出产的大姜尤为知名。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其中山东莱芜市是中国最大生姜出口基地,生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量近50万吨,拥有储藏加工企业600多家,生姜远销日本、欧盟、美国、中东、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拓展资料:

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株高0.5-1米;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无柄;叶舌膜质。总花梗长达25厘米;穗状花序球果状;苞片卵形,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厘米;花冠黄绿色,裂片披针形;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

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咸丰活龙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根茎供药用,鲜品或干品可作烹调配料或制成酱菜、糖姜。茎、叶、根茎均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食品、饮料及化妆品香料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姜

姜有几种? 看到中国生姜网报价有写 大姜 面姜 鲜姜 老姜? 都有什么区别?

老姜中国生姜网,是作为今年作为种子中国生姜网的姜,

今年姜的行情不好,老姜没人收,只能丢中国生姜网

目前中国生姜生产上常用的高产、优质的生姜品种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中国生产上常用的生姜品种有30~40个,大多为地方品种,且多数品种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区域性,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现择其主要品种介绍于下:

(1)莱芜片姜 莱芜市地方品种,为山东省名产蔬菜之一。近年来,华北各省、市均相继引种试种。该品种长势较强,株高70~80厘米,高者可达100厘米以上,叶披针形,功能叶长18~22厘米、宽2~2.5厘米,叶色翠绿,分枝性强,一般每株具有10~15枚分枝,多者可达20枚以上,属密苗类型。根茎黄皮黄肉,姜球数多且排列紧密,节间较短。姜球上部鳞片呈淡红色,根茎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品质优良,耐贮耐运,丰产性好。单株根茎重300~400克,重者可达1000克左右。

该品种对栽培条件较敏感,如气候适宜、肥水充足、管理精细,则发生分枝多,根茎各次姜球也多,常成双层或多层排列,姜块肥大,称为“马蹄姜”。如在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的条件下,植株分枝少,地下部姜球亦少,多呈单层排列,姜块较瘦小,称为“扇面姜”。当地5月上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生长期约为150天。一般每667米2产2000千克左右,高产田可达3500千克以上。

(2)莱芜大姜 莱芜市地方品种,为山东省著名特产。莱芜市及附近各县、市普遍种植,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一般株高75~90厘米,叶片大而肥厚,叶长20~25厘米、宽2.2~3厘米,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分枝较少,一般每株具8~12枚分枝,多者可达15枚以上,属疏苗类型。根茎姜球数较少,但姜球肥大,节少而稀,多为单层排列,生长旺盛时亦成双层或多层排列,根茎外形美观,辛香味浓,商品质量好,丰产性好。一般单株根茎重400~450克,在保护栽培条件下,单株重可达1000克以上,通常每667米2产2000~2500千克,高产田可达3500~4000千克,设施栽培可达5000千克以上,近年来,由于该品种出口销路好,颇受群众欢迎,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3)陕西城固黄姜 陕西省城固县地方品种,主要产区在吕村、五郎庙及宝山3个乡,栽培历史悠久,现主要分布在城固县湑水两岸,丰山与宝山之间,产品主销西安、宝鸡等大、中城市。该品种株高70~80厘米,每株分枝约12~15枚,最多可达30枚以上。叶宽披针形,深绿色,长约25厘米、宽3.0厘米。根茎肥大,外皮光滑,鲜姜黄皮黄肉,姜球顶部鳞片呈粉红色。老姜表皮黄褐色。姜丝细,姜汁稠,水分少,味辛辣,品质好,一般单株根茎重300~400克,最大可达900克,一般每667米2产2000千克,高产田可达2500~3000千克。

(4)江西抚州生姜 为江西省临川及东乡县农家品种,现抚州地区各县均有栽培。该品种植株直立,株高约70厘米,茎圆形,叶片青绿色,长20厘米左右、宽2.5厘米,根茎表皮光滑,淡黄色,肉黄白色,嫩芽浅紫红色,纤维较多,辛辣味强,早熟,生长期150天左右,该品种性喜阴湿温暖,不耐寒冷与酷热。当地4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一般单株重400克左右,每667米2产量1800~2000千克。

(5)广州密轮细肉姜 广州市郊农家品种,主要分布在广州北郊、从化一带。株高60~80厘米,叶披针形,青绿色,叶长15~20厘米、宽2~2.5厘米,分枝力强,分枝较多,姜球较小,成双层排列。根茎皮、肉皆为淡黄色,肉质致密,纤维较多,辛辣味稍浓,抗旱和抗病力较强,一般单株重700~1500克,间作每667米2产800~1000千克。该品种生长期150~180天,喜阴凉,适于间作,忌土壤过湿。通常2~3月播种,7~8月收获嫩姜,10月以后收老姜。

(6)黄爪姜 浙江省余杭县临平农家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较红爪姜稍矮,茎秆稍细,一般株高60~65厘米,开展度40~50厘米,每株分枝13~17枚,叶深绿色,长22~24厘米、宽2.8~3厘米。根茎中等大小,姜球较小,节间较短,排列紧密。姜皮淡黄色,芽不带红色,故名黄爪姜。根茎肉质致密,辛辣味较浓,植株抗病性较强,惟产量稍低,一般单株根茎重250~400克。当地通常于4月下旬种植,6月下旬收挖种姜,8月初收获嫩姜,11月上旬收获老姜,每667米2产量1000~1200千克左右。

(7)江西兴国生姜 江西省栽培生姜历史悠久,地方品种颇多,以兴国、抚州、于都、上高和九江县为著名生姜产区。兴国九山生姜是江西名特产蔬菜之一,为兴国县留龙乡九山村古老农家品种,现全县均有种植。该品种株高70~90厘米,分枝较多,茎粗1.2厘米,茎秆基部稍带紫色并具特殊香味,叶披针形,绿色,叶长25厘米,宽3厘米,花似襄荷,有不整齐花被,雄蕊6枚,雌蕊1枚,但极少开花。根茎肥大,姜球呈双行排列,皮浅黄色,肉黄白色,嫩芽淡紫红色,纤维少,质地脆嫩,辛辣味中等,品质优良,耐贮耐运,通常4月上、中旬种植,6月初收取种姜,10~12月采收鲜姜,在当地立冬前收获的姜称“子姜”,立冬后收获的姜称“冬姜”,入窖贮藏后称“窖姜”,窖藏二年以上则称“陈年老姜”。子姜和冬姜主要作蔬菜及调味品用,窖姜和陈年老姜除食用外,主要作药用。以九山姜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酱菜、五味姜、甘姜、白糖姜片、脱水姜片、香辣粉等食品,深受群众欢迎。

(8)张良姜 为河南省鲁山县张良镇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根茎芳香味浓而持久,纤维细,含水量少,耐贮耐运,产量较高,一般每667米2产量2500千克左右,相传汉代曾列为贡品。

(9)湖南黄心姜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新邵县。该品种株形紧凑,分枝力较强,适应性一般,根茎皮、肉皆为淡黄色或黄白色,肉质细密,含水量较少,辛辣味强,一般单株根茎重1000克左右,适于制干姜或作药用。

(10)湖南鸡爪姜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郴州和耒阳县等地。该品种植株较矮,分枝多,根系较发达。因根茎形似鸡爪,故名鸡爪姜,单个姜球似竹根,节间短而密,含水量少,肉质致密,辛辣味轻,耐贮藏,抗病性强,单株根茎较小,不甚肥大,产量不高,主要供药用。

(11)疏轮大肉姜 广东地方品种,在当地普遍栽培,多进行间作套种,植株长势较强,株高80~85厘米,分枝力强,根茎淡黄色,肉黄白色,质地细嫩,辛味不烈,外形美观,品质优良,适于作调味品及糖渍之用,加工的糖姜是广东的出口特产。该品种植株较高大,一般株高70~80厘米,叶深绿色,分枝较少,茎秆粗1.2~1.5厘米,根茎肥大,皮淡黄色而较细,肉黄白色,嫩芽为粉红色,姜球成单层排列,纤维较少,质地细嫩,品质优良,产量较高,但抗病性稍差。一般单株根茎重1000~2000克。当地一般2~3月种植,7~8月采收嫩姜,10月至次年2月均收获老姜。其根茎可在田间越冬。

(12)爪姜(别名大杆黄) 为浙江省嘉兴市新丰及余杭县临平和小林一带农家品种,当地普遍栽培。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65~80厘米,开展度45~55厘米,叶披针形,互生,浓绿色,长22~25厘米,宽约3厘米,植株分枝力强,一般每株分枝22~26枚,茎粗1厘米左右,根茎肥大,姜球数多,一般根茎左右宽23~28厘米,上下高10~13厘米,节间稍长,皮黄色,肉质蜡黄,芽带红色,故名红爪。根茎纤维少,辛辣味稍浓,品质优良。嫩姜可腌渍或糖渍,老姜可作调味香料。单株根茎重400~500克,重者可达10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产量1200~1500千克,高产者可达2000千克。

该品种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冷干旱,抗病性稍弱,当地通常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每667米2种植4000~5000株。为提早上市或进行加工,可于8月上旬收获嫩姜。

(13)安徽铜陵白姜 安徽省地方品种颇多。如宣城姜、休宁雁里姜、潜山猴姜、舒城黄姜、嘉山鸡爪姜、临泉虎头姜等。但以铜陵白姜最为有名,是安徽省著名特产。传说清代乾隆下江南时,食铜陵糖冰姜后赞不绝口,称“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食后有“隔夜之香”的感觉。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一般70~90厘米,高者达100厘米以上。叶窄披针形,深绿色,姜块肥大,鲜姜呈乳白色至淡黄色,嫩芽粉红色,外形美观,纤维少,肉质细嫩,辛香味浓,辣味适中,品质优,适于腌渍和糖渍。当地通常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高畦栽培,搭高棚遮荫,10月下旬收获。一般单株根茎重300~500克,每667米2产鲜姜1500~2500千克,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常称“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安徽舒城生姜是舒城的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据舒城县志记载,唐朝即有栽培,该品种长势强,株高约80厘米,茎粗,分枝10~12个,茎枝丛生角度小。叶披针形,长约20厘米,宽约2.5厘米,深绿色。根茎肥大,表面光滑,长约5.5厘米,宽约3.2厘米,皮肉均黄色,嫩芽粉红色,单株根茎400~500克,每667米2产量1500~2000千克。产品肉质松脆,辣香味浓,纤维少,品质佳,广泛用于调味品,适宜加工。生长期长,有较强的适应性,表现较耐热耐旱,但不耐涝。当地立夏前后播种,10月下旬收获。

(14)江西黄老门姜 江西省九江县黄老门乡农家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直立,株高80厘米左右,分枝较多,茎粗1厘米左右,叶披针形,深绿色,长25厘米,宽2~3厘米。根茎姜球排列较紧密,但不甚规则,皮薄,淡黄色,肉黄白色,嫩芽淡紫红色,质地较细,纤维少,辛香味浓,辣味稍强,品质好,耐贮藏。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10月中、下旬收获,一般每667米2产量1500~2000千克。

(15)遵义大白姜 贵州省遵义及湄潭一带农家品种,根茎肥大,表皮光滑,姜皮、姜肉皆为黄白色,富含水分,纤维少,质地脆嫩,辛味淡,品质优良,嫩姜宜炒食或加工糖渍,一般单株根茎重350~400克,大者可达5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产量1500~2000千克。

(16)来凤生姜 湖北省来凤县农家品种,又称凤头姜。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鄂西的来凤、恩施等县市。该品种植株较矮、叶披针形,绿色,根茎黄白色,嫩芽处鳞片为紫红色,姜块表面光滑,肉质脆细,纤维少,辛辣味较浓,香味清纯,含水量较高,品质良好,适于蜜饯加工,但不耐贮藏。中晚熟,通常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10月下旬至11月初收获,一般每667米2产量1500~2000千克。

(17)枣阳生姜 湖北省枣阳县农家品种,根茎鲜黄色,姜球呈不规则排列,辛辣味较浓,品质良好,可作辛香调料,亦可作腌渍原料。该品种畏强烈光,生长期间需搭荫障,当地于4月上旬催芽,5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收获。单株根茎重300~400克,大者可达500克左右,一般每667米2产量2500~3000千克。

(18)玉林圆肉姜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品种,全区各地均有栽植,以玉林地区各县栽培较多。该品种植株较矮,一般株高50~60厘米,分枝较多,茎粗1厘米,叶青绿色,长20~25厘米、宽3.0~3.5厘米,根茎皮淡黄色,肉黄白色,芽紫红色,肉质细嫩,辛香味浓,辣味较淡,品质佳,较早熟,不耐湿,较抗旱,抗病能力较强,耐贮耐运。当地于2月中、下旬播种,8月中旬以后开始收获嫩姜,9~10月是收获适宜期。生长期180~230天,产量较高,一般单株重500~800克,最重的可达2千克以上。

(19)福建红芽姜 该品种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较多,根茎皮淡黄色,肉质蜡黄色、芽淡红色,叶鞘基部鳞片亦为淡红色,根茎纤维少,质地嫩,风味良好,一般单株根茎重500克左右。

(20)四川竹根姜 四川省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川东一带。川西南亦有种植。植株高70~80厘米,叶披针形,绿色,根茎为不规则掌状,表皮浅黄色,嫩芽及姜球顶部鳞片呈紫红色,肉质脆嫩,纤维少,品质优,适宜作软化栽培。不耐旱、不耐涝,抗病性较强,产量较高,一般单株根茎重250~500克,每667米2产量2500千克左右。

(21)绵阳生姜 四川省绵阳市郊区农家品种,植株较高大,株高一般75~100厘米,分枝性强,叶披针形,长约27厘米左右,宽约3.0~3.5厘米,绿色,根茎为不规则掌状,淡黄色,纤维少,质地脆嫩,品质优良。单株根茎重500克左右。当地4月上旬种植,生长期约130~190天,8月下旬至11月收获。一般每667米2产量2000~2500千克。

(22)台湾姜 在台湾省的宜兰、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台东、花莲等县都栽培生姜,其中宜兰、南投生产嫩姜较多,台东、嘉义、云林和花莲则以栽培老姜为主。主要栽培品种有生番姜(南洋姜)、竹姜、粉姜、水姜、黄姜等。

上述介绍的品种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选用,但在当地更换品种之前,应对要引进的品种先进行试验,如果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消费习惯,则可以引进,否则不然。

除上述优良品种外,还有四川的泸州白姜、成都二黄姜、浙江永康县的五指岩姜、辽宁省的丹东白姜等也都具有生长势强、高产优质等特点,也是我国生姜的优良品种。

关于中国生姜网和中国生姜网下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中国生姜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