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散文 林语堂散文名篇

古泉百科 593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林语堂散文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林语堂散文名篇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林语堂散文的特点

林语堂散文的特点: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体现出非常突出的幽默特征林语堂散文,这与其早期的散文主张有密切联系林语堂散文,林语堂早期极推崇散文的幽默化,并形成一定的理论特点。

林语堂散文幽默特征还可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找到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林语堂散文不仅受到中、外小品文的双重影响,还与其政治信仰、文学主张相投合。

并且这种幽默散文观,不仅包含了林语堂散文他人格与文格、生活与艺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带有中庸文化色彩的本质,而且对言志派散文批评理论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说创作:

林语堂小说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比较文学现象,体现出鲜明的承续与超越特征,这种特征展现在“艺术家”、“世界”、“读者”这种三元框架之中。

透过“艺术家”把握林语堂的文化边缘特征、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人格符号和人格滋养,透过“世界”把握林语堂的性灵与表现中西合璧的审美世界观,透过“读者”把握林语堂的文学追求和文化传播策略,构成了“在场”地把握林语堂小说创作和艺术成就的基础。

林语堂的翻译特点是通畅易懂,少用“行语”,中等文化的读者都能看懂,这也是他探索的结果。1936年他“做”《生活的艺术》,写到260页,他觉得用语深奥,论辩枯燥,会失去读者。

于是推倒重来,换用一套话语,以风可吟、云可看、雨可听、雪可赏、月可弄、山可观、水可玩、石可鉴之类细腻动人的东方情调去观照竞争残酷、节奏飞快的西方现代生活,于是文风一变,空灵动人。他避用哲学概念,弃用政治口号,引俗入雅,降雅为俗,将雅俗融合,写出了无学究气、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

林语堂散文有哪些?

做文与做人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散文我的图书室

有不为

来台后二十四快事

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茶和交友

家园之春

纪元旦

庆祝旧历元旦

论树与石

买鸟

阿方

看电影流泪

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

乔迁

乐享余年

读城记

动人的北平

春日游杭记

记纽约钓鱼

谈海外钓鱼之乐

论游览

说避暑之益

说乡情

大话中国人

中国人之聪明

脸与法治

染指民族

中国的国民性

思满大人

萨天师语录

巾国的悠闲理论

悠闲生活的崇尚

论肚子

中国式的家庭理想

叩头的软体操价值

杂说

论笑之可恶

人生之研究

一个准科学公式

论政治病

也说先哲

论孔子的幽默

孟子说才志气欲

谁最会享受人生

《关雎》正义

半部《韩非》治天下

茶人智语

论恶性读书

读书的艺术

论读书

读书与看书

论趣

写作的艺术

姻屑

吸烟与教育

哈佛味

从丘吉尔的英文说起

母猪渡河

失败了以后

你且能哭即哭吧林语堂散文

艺术家

旧时旧事

祝土匪

清算月亮

无花蔷薇

孤崖一枝花

鲁迅之死

论性急为中国人所恶――纪念孙中山先生

思想花火

论伟大

说潇洒

论梦想

论幽默感

谈涵养

谈直觉

论灵心

说本色之美

论谈话

论买东西

论色即是空

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独身主义――文明的畸形产物

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

性的吸引

女论语

一篇没有听众的演讲

心灵欢乐吗?

诗样的人生

人生的乐趣

尘世是惟一的天堂

论人类的尊严

妓女与妾

人生快乐的问题

论老年的来临

据谈智识的鉴别力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人类是惟一在工作的动物

猴子的故事

论强壮的肌肉

论不免一死

论任性与不可捉摸

个人主义

回向常识

近情

近乎戏弄的好奇林语堂散文:人类文明的勃兴

林语堂的作品有哪些

1、《剪拂集》

《剪拂集》,林语堂著,1928年12月初版,1929年5月再版,上海北新书局发行,毛边本。书前有作者写于1928年9月13日的《剪拂集序》。序的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此集的宗旨林语堂散文:“文集是文人的韵事。”这是林语堂的一本杂文集,也是林语堂散文他第一本文集。收录杂文28篇。

2、《吾国与吾民》

《吾国与吾民》一书,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原书是作者用英文创作的,书名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后来经郝志东、沈益洪二人将全书翻译为中文,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这部全译本《吾国与吾民》补上了原著中的一些重要而颇有争议的篇章,有《蒋介石其人其谋》、《收场语》(初版)、《我们的出路》、《领袖人才的要求》等。在保持原著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译者的附记、索引等内容,使得整部书的思想及内容更为完备。

3、《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代表作品之一,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部英文作品。

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讲解了《圣经》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被誉为中国现代休闲文学的代表作品。

4、《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完整地表达了林语堂的孔子观,也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儒家学说。不仅从《论语》,更从《礼记》《孟子》《中庸》和《大学》等古籍中精致而妥当地撷取儒学经典的智慧哲思,以诗意雅致的文字,于风趣睿智中,为我们解读经典,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论述。

5、《优游人间》

《优游人间》是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语堂。该书讲述了从人类观念,人生态度,直到种种的具体问题,如婚恋、家庭、日常生活、大自然,以及文化方面的享受,无论巨细,都有着酣畅的议论,切当的批评,哲趣的感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语堂

林语堂散文精选三篇

林语堂,正是他使用的文字幽默、轻松和自然流畅,使得他的 散文 独具一格,让人喜爱。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林语堂散文精选三篇,供大家欣赏。

林语堂散文精选一:来台后二十四快事

金圣叹批《西厢》,拷红一折,有三十三个“不亦快哉”。这是他与朋友斫山赌说人生快意之事,二十年后想起这事,写成这段妙文。此三十三“不亦快哉”我曾译成英文,列入《生活的艺术》书中,引起多少西方人士的来信,特别嘉许。也有一位老太婆写出她三十三个人生快事,寄给我看。金圣叹的才气 文章 ,在今日看来,是抒情派,浪漫派。目所见,耳所闻,心所思,才气横溢,尽可入文。我想他所做的《西厢记》序文“恸哭古人”及“留赠后人”,诙谐中有至理,又含有人生之隐痛,可与庄生《齐物论》媲美。兹举一二例,以概其余。

其一、朝眠初觉,似闻家人叹息之声,言某人夜来已死。急呼而讯之,正是城中第一绝有心计人。不亦快哉!

其一、久欲为比邱,苦不得公然吃肉。苦许为比邱,又得公然吃肉,则夏日以热汤快刀,净割头发,不亦快哉!

其一、夏日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仿此,我也来写来台以后的快事廿四条:

一、华氏表九十五度,赤膊赤脚,关起门来,学顾千里裸体读经,不亦快哉!

二、初回祖国,赁居山上,听见隔壁妇人以不干不净的闽南语骂小孩,北方人不懂,我却懂。不亦快哉!

三、到电影院坐下,听见隔座女郎说起乡音,如回故乡。不亦快哉!

四、无意中伤及思凡的尼姑。看见一群和尚起来替尼姑打抱不平,声泪俱下。不亦快哉!

五、黄昏时候,工作完,饭罢,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阳台上独自乘凉,口衔烟斗,若吃烟,若不吃烟。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

六、赶酒席,座上都是贵要,冷气机不灵,大家热昏昏受罪,却都彬彬有礼,不敢随便。忽闻主人呼宽衣。我问领带呢?主人说不必拘礼,如蒙大赦。不亦快哉!

七、看电视 儿童 合唱。见一小孩特别起劲,张口大唱,又伸手挖鼻子,逍遥自在。不亦快哉!

八、听男人歌唱,声音摄气发自腹膜,喉咙放松,自然嘹亮。不亦快哉!

九、某明星打武侠,眉宇嘴角,自有一番英雄气象,与众不同。不亦快哉!

十、看小孩吃西瓜,或水蜜桃,瓜汁桃汁入喉咙兀兀作响,口水直流胸前,想人生至乐,莫过于此,不亦快哉!

十一、什么青果合作社办事人送金碗、金杯以为二十年纪念,目无法纪,黑幕重重。忽然间跑出来一批青年,未经世事,却是学过法律,依法搜查证据,提出检举。把这些城狐社鼠捉将官里去,依法惩办。不亦快哉!

十二、冒充和尚,不守清规,奸杀女子,闻已处死。不亦快哉!

十三、看人家想攻击白话文学,又不懂白话文学;想提倡文言,又不懂文言。不亦快哉!

十四、读书为考试,考试为升学,升学为留美。 教育 当事人,也像煞有介事办联考,阵容严整,浩浩荡荡而来,并以分数派定科系,以为这是办教育。总统文告,提醒教育目标不在升学考试,而在启发儿童的心智及思想力。不亦快哉!

十五、报载中华 棒球 队,三战三捷,取得世界儿童棒球王座,使我跳了又叫,叫了又跳。不亦快哉!

十六、我们的纪政创造世界运动百米纪录。不亦快哉!

十七、八十老翁何应钦上将提倡已经通用的俗字,使未老先衰的前清遗少面有愧色。不亦快哉!

十八、时代进步,见人出殡用留声唱片代和尚诵经。不亦快哉!

十九、大姑娘穿短裤,小闺女 跳高 栏,使者学究掩面遮眼,口里呼“啧啧!者者!”不亦快哉!

二十、能 作文 的人,少可与谈。可与谈的人,做起文章又是一副道学面孔,排八字脚说话。倘遇可与谈者,写起文章,也如与密友相逢,促膝谈心,如行云流水道来,不亦快哉!

廿一、早餐一面喝咖啡,一面看“中副”文寿的方块文字,或翻开新生报,见转载“艾子后语”,好像咖啡杯多放一块糖。不亦快哉!

廿二、台北新开往北投超速公路,履险如夷,自圆环至北投十八分钟可以到达。不亦快哉!

廿三、家中闲时不能不看电视,看电视,不得不听 广告 ,倘能看电视而不听广告。不亦快哉!

廿四、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

访此我今日之快事:早上拍打头部半小时,阳气上升,身心和谐。不亦快哉!

林语堂散文精选二:说避暑之益

我新近又搬出分租的洋楼而住在人类所应住的房宅了。十月前,当我搬进去住洋楼的分层时,我曾经郑重的宣告,我是生性不喜欢这种分租的洋楼的。那时我说我本性反对住这种楼房,这种楼房是预备给没有小孩而常川住在汽车不住在家里的夫妇住的,而且说,除非现代文明能够给人人一块宅地,让小孩去翻筋斗捉蟋蟀弄得一身肮脏痛快,那种文明不会被我重视。我说明所以搬去那所楼层的缘故,是因那房后面有一片荒园,有横倒的树干,有碧绿的池塘,看出去是枝叶扶疏,林鸟纵横,我的书窗之前,又是夏天绿叶成荫冬天子满枝。在上海找得到这样的野景,不能不说是重大的发见,所以决心租定了。现在我们的房东,已将那块园地围起来,整理起来,那些野树已经栽植的有方圆规矩了,阵伍也渐渐整齐了,而且虽然尚未砌出来星形八角等等的花台,料想不久总会来的。所以我又搬出。

现在我是住在一所人类所应住的房宅,如以上所言。宅的左右有的是土,足踏得土,踢踢瓦砾是非常快乐的,我宅中有许多青蛙蟾蜍,洋槐树上的夏蝉整天价的鸣着,而且前晚发见了一条小青蛇,使我猛觉我已成为归去来兮的高士了。我已发见了两种的蜘蛛,还想到城隍庙去买一只龟,放在园里,等着看龟观蟾蜍吃蚊子的神情,倒也十分有趣。我的小孩在这园中,观察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至理,总比在学堂念自然教科书,来得亲切而有意味。只可惜尚未找到一只壁虎。壁虎与蜘蛛斗起来真好看啊……

我还想养只鸽子,让他生鸽蛋给小孩玩。所以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由是我想到避暑的快乐了。人家到那里去避暑的可喜的事,我家里都有了。平常人不大觉悟,避暑消夏旅行最可纪的事,都是那里曾看到一条大蛇,那里曾踏着壁虎蝎子的尾巴。

前几年我曾到过莫干山,到现在所记得可乐的事,只是在上山路中看见石龙子的新奇式样,及曾半夜里在床上发见而用阿摩尼亚射杀一只极大的蜘蛛,及某晚上曾由右耳里逐出一只火萤。此外便都忘记了。在消夏的地方,谈天总免不了谈大虫的。你想,在给朋友的信中,你可以说“昨晚归途中,遇见一条大蛇,相觑而过”,这是多么称心的乐事。而且在城里接到这封信的人,是怎样的羡慕。假定他还有点人气,阅信之余,必掷信慨然而立曰:“我—定也要去。我非请两星期假不可,不管老板高兴不高兴!”自然,这在于我,现在已不能受诱惑了,因为我家里已有了蛇,这是上海人家里所不大容易发见的。

避暑还有一种好处,就是可以看到一切的亲朋好友。我们想去避暑旅行时,心里总是想着:“现在我要去享一点清福,隔绝尘世,依然故我了。”弦外之音,似乎是说,我们暂时不愿揖客,鞠躬,送往迎来,而想去做自然人。但是不是真正避暑的理由,如果是,就没人去青岛牯岭避暑了。或是果然是,但是因为船上就发见你的好友陈太太,使你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在星期六晚到莫干山,正在黄昏外出散步,忽然背后听见有人喊着:“老王!”你听见这样喊的时候,心中有何感觉,全凭你自己。星期日早,你星期五晚刚见到的隔壁潘太太同她的一家小孩也都来临了。星期一下午,前街王太太也翩然莅止了。星期二早上,你出去步行,真真出乎意外,发见何先生何太太也在此地享隔绝尘世的清福。由是你又请大家来打牌,吃冰淇淋,而陈太太说:“这多么好啊!可不是正同在上海一样吗?”换句话说,我们避暑,就如美国人游巴黎,总要在I`Opera前面的一家咖啡馆,与同乡互相见面。

据说Mont martre有一家饭店,美国人游巴黎,非去赐顾不可,因为那里可以吃到真正美国的炸团饼。这一项消息,Anita Loos女史早已在《碧眼儿 日记 》郑重载录了。

自然,避暑还有许多益处。比方说,你可以带一架留声机,或者同居的避暑家总会带一架,由是你可以听到年头年底所已听惯的乐调,如《璇宫艳》舞,《丽娃栗妲》之类。还有一样,就是整备行装的快乐高兴。你跑到永安公司,在那里思量打算, 游泳 衣是淡红的鲜艳,还是浅绿的淡素,而且你如果是卢骚陶渊明的信徒,还须考虑一下:短统的反翻口袜,固然凉爽,如鱼网大花格的美国“开索”袜,也颇肉感,有寓露于藏之妙,而且巴黎胭脂,也是“可的”的好。因为你不擦胭脂,总觉得不自然,而你到了山中避暑,总要得其自然为妙。第三样,富贾,银行,要人也可以借这机会带几本福尔摩斯小说,看看点书。

在他手不释卷躺藤椅上午睡之时,有朋友叫醒他,他可以一面打哈—面喃喃的说,“啊!我正在看一点书。我好久没看过书了。”第四样益处,就是一切家庭秘史,可在夏日黄昏的闲话中流露出来。在城里,这种消息,除非由奶妈传达,你是不容易听到的。你听见维持礼教乐善好施的社会中坚某君有什么外遇,平常化装为小商人,手提广东香肠工冬工冬跑入弄堂来找他的相好,或是何老爷的丫头的婴孩相貌,非常像何老爷。如果你为人善谈,在两星期的避暑期间,可以听到许多许多家庭秘史,足做你回城后一年的谈助而有余。由是我们发现避暑最后一样而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做你回城交际谈话上的题目。

要想起来,避暑的益处还有很多。但是以所举各点,已经有替庐山青岛饭店做义务广告的嫌疑了。就此搁笔。

林语堂散文精选三:秋天的况味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

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 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林语堂散文的特点?结合文本分析。

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

林语堂的散文,在内容上有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特点,除其明显的政治上和观点上的差错外,他的有些思想和主张,如要求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等等,这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而在今天看来,特别是联系林语堂个人后来发生的变化,既可以看到他当时的历史的局限性,也可以明显的看到他的反动的阶级实质

闲谈体散文:①林语堂融合了英国散文随笔艺术与中国古代小品文传统,创造了一种闲谈式散文笔调,提高了闲话风散文的文体地位。②在内容上,取材广泛,“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从战争外交、国运民气,到西装牙刷,无所不谈。③在形式上,各体并用,不拘格套,“除游记诗歌题跋赠序尺犊日记之外,尤注重清俊议论文及读书随笔”。④在笔调上,用极自由的散文笔调,谈天说地,庄谐并用,化严肃为轻松,恰如密友攀谈,全无客套,更无八股气味。

关于林语堂散文和林语堂散文名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林语堂散文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