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采萍的简单介绍

古泉百科 1439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采萍,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历史上斛珠夫人是谁?

斛珠夫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本名江采萍为原型的。

江采萍(723年—756年),号梅妃,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称江东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因擅使石斛珍珠汉方养肤,别号斛珠夫人和“祖姑皇妃”之称,安史之乱中,唐玄宗落逃没带上阳宫中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

江采萍自幼聪颖,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不仅长于诗赋,还精通乐器,善歌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谢绝赐珠

后来,唐玄宗对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国使节进贡的一斛珍珠送给梅妃。梅妃回诗《谢赐珍珠》,不受。皇帝看完诗,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一斛珠》。

唐玄宗之妃江采萍一一“梅妃”盛唐时期的传说

在中国遥远的盛唐时期江采萍,据说唐玄宗的宠妃中有一个奇女子,她的名字叫江采萍,因其爱梅,故而得名 “梅妃” 。

梅妃,人如其名,飘逸俊秀,清丽可人。

梅妃本姓为江,祖籍福建,生长在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

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秀才出身的儒医,弟弟叫江采芹。

要说这江仲逊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有江采萍了这个宝贝女,所以对这个小女儿疼爱有加。

梅妃9岁的时候就能吟诵《诗经》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她还对父亲说一一

“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

江仲逊见女儿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志向,便高兴地为女儿取名 “采萍”

江采萍自幼聪颖好学,心地善良,她的父亲极为赏识这个小女儿。

江仲逊为了让自己的小女儿早日成才,自幼就教江采萍读书识字、吟诵诗文。

江采萍十四岁就能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

江采萍还精通琴棋书画,心灵手巧,惹人怜爱。

岁月如梭,即近及笄,待字闺中,美名远扬….…

江采萍好淡妆雅服,不喜艳服,心高气傲,不善奉迎……

这是她的骄傲,亦是她的软肋。

江采萍自幼便爱梅如狂,作为父亲的江仲逊不惜重金,寻各种梅树,种满房前屋后。

江采萍喜欢梅花的高洁,常以梅花为志,抒发情感。

江采萍脱俗的气质,绝世的容颜,令人惊叹。

远近家邻的年轻人都感叹道一一

“不知谁家儿郎有此福气,能够娶得梅妃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啊!”

江采萍听闻此言,淡然一笑,若无其事.….…

她一直心比天高,普通男子岂能入眼。

只是,江采萍她忘了,天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深爱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了,失去爱妃的唐玄宗每日里郁郁寡欢,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唐玄宗身边的大太监高力士见此情景,不由得心急如焚,江采萍他思量再三,决定一定要为天子找一个绝代佳人。

高力士带人自湖广历两粤为玄宗选美。

某一天,高力士到了闽地后,探听到江家有女清丽绝世。于是以重礼相聘,携梅妃回长安。

自古以来,君令难违,故土难离,家人难舍,悲泣上路,忐忑不安……

江采萍随高力士来到了长安,来到了象征皇权的“大明宫”。

等待她的究其是好还是歹呢?

江采萍纵有千般好,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当时的大明宫中嫔妃将近四万之多,她们一个个浓妆艳抹、盛装俗饰。

江采萍的到来,仿佛为宫中送来一缕清风,她温柔婉约,淡妆素裹,清爽宜人。

最为难得的是,江采萍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才高八斗,她擅乐器、晓歌舞,好诗画。

江采萍还是那么的喜爱梅花,她的住所周围,梅树随处可见,待到花开时节,江采萍便徘徊其间,赏花作赋,悠然忘我。

唐玄宗对江采萍一见倾心,江采萍他怜惜江采萍对梅花的痴爱,他更爱慕江采萍学富五车的才情。

唐玄宗本是一个风流皇帝,他对江采萍大加宠幸,不久之后,便赐东宫正一品皇妃,称她为 “梅妃” 。

从此以后,宫中的人都称江采萍为 “梅妃” 。

唐玄宗对梅妃呵护备至,他命人为在梅妃的宫中种满各式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 “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

梅妃对爱梅花的痴迷之情,惹得玄宗戏称她为 “梅精”

梅妃气质如兰,才华横溢,她渐渐地发现唐玄文武兼修,精通音律,风流倜傥。

这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天下奇男儿吗?

梅妃为此心醉不已,她对玄宗一往情深。

唐玄宗画画,梅妃填词;唐玄宗理政,梅妃作陪……

卿卿我我,甜甜蜜蜜,海誓山盟,永结同心!

梅妃为人孤傲自重,她虽得玄宗宠爱,却从不投其所好,这让玄宗大为不快。

这样一个女人本不应该生活在宫中的,唐玄宗慢慢地对梅妃失去了兴趣。

这时候,又有一位人间绝色来到了唐玄宗的身边.……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她是玄宗的儿媳妇,寿王妃杨玉环。

梅妃得宠数年之后,已到花甲之年的唐玄宗,未免喜新厌旧,他不人伦道德,招儿媳杨玉环为贵妃,朝野震动,天下议论。

唐玄宗有了杨玉环后,从此日夜春宵,不理政务。

梅妃知情后,心乱如麻,忧心忡忡……

唐玄宗作为一囯之君怎能不理朝政呢?

梅妃觐见皇帝,赠诗讽刺,良言苦劝……

杨贵妃听闻梅妃之言,心有不悦,她气梅妃打扰了自己的丈夫。

杨玉环凭借着美貌专宠后宫,她不容别的女人分享恩宠。

杨玉环对唐玄宗冷了脸,此时的玄宗已经忘了梅妃,他的心中只有杨玉环了。

梅妃性情孤傲,杨妃柔顺可爱,男人最爱听话的女人。

不久之后,梅妃被打入冷宫,她一个人居住在上阳宫,每天对月长叹,心如止水。

从来君王的情总是不长久的,可怜的梅妃只能孤芳自赏,寄情于诗书之中了。

又是一年梅花绽放之季,唐玄宗睹物思人,他趁杨贵妃不在之际,秘密差遣贴身小太监,用梨园戏马到上阳东宫安请梅妃到翠华西阁。

梅妃与唐玄宗久别重逢,俩人互诉衷肠,泪湿衣襟….…

谁曾想到,这个消息被杨玉环知晓,她气急败坏,不宣自闯,玄宗吓得抱起梅妃藏到屋内夹墙中。

对于杨玉环那咄咄逼人的姿势,盛怒之下的玄宗把杨玉环赶回了娘家。

唐玄宗回头再去找梅妃的时候,却得知梅妃已被小太监送走,愤恨的玄宗立即将小太监赐死了。

唐玄宗命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头上插的钗饰封起来送去给梅妃。

梅妃问使者说一一

“皇上是坚决不要我了?”

使者回答说一一

“皇上并不是抛弃妃子,实在是怕太真撒野”,

梅妃苦笑说一一

“怕因为爱我会惹胖丫头不高兴,这不是等于抛弃我吗?”

使者不语,梅妃伤情.……

从此以后,追忆过去,无处诉苦……

想当初,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可当她失宠之时,再不添新梅了。

这便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此时的人们正忙着为杨贵妃往来奔波,运送荔枝。

长冮后浪推前浪,一代旧人换新人.……

梅妃得知玄宗只为杨贵妃送荔枝,再也不给她送梅花时此时,回首往事,不禁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梅妃在失意苦闷中想起了汉代长门宫陈阿娇的故事。

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在失宠后,曾经千金买司马相如一赋,以此挽回君心。

梅妃为打动唐玄宗,赠高力士千金,请他找文人写赋。

高力士介于杨妃,借故推辞。

梅妃便亲自写了篇 《楼东赋》 ,随附白玉笛派人送给唐玄宗。

可是唐玄宗已经离不开杨贵妃了。

在这场争宠中梅妃彻底地输了!

后来,唐玄宗对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国使节进贡的一斛珍珠送给梅妃。

男人的爱很短,男人的情很长……

唐玄宗对梅妃既无情,又多情,这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男人啊!

可是,这时候的梅妃对唐玄宗已经绝望了。

“你既无心,我便休!”

梅妃不是杨妃,她不会低头,更不愿讨好。

梅妃回了一首 《谢赐珍珠》, 她坚决不受那“一斛珍珠。

唐玄宗看完梅妃写的诗,对她的才情赞赏有加,不过对梅妃的傲气也多有不满。

不过,唐玄宗还是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 《一斛珠》

唐玄宗长年不理政务,亲小人远贤臣,终于引发了 “安史之乱” 。

不日,安禄山带领的叛军逼近长安,直接威胁到天子之安危……

至德元年六月十三日,黎明,慌乱中的唐玄宗在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走,逃离长安。

唐玄宗把长安“大明宫”中众多妃嫔,连同梅妃在内皆弃之不顾。

这一天,王孙贵族,文武百官皆不知皇帝已出逃。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死了之免受辱!”

梅妃决定以身殉囯,决不屈服于叛军。

唐玄宗带领众人逃至马巍坡后,三军突然发生了哗变,杨氏一族尽死在乱军刀下,杨贵妃也被逼自尽!

等到唐玄宗回京后,不由想起了梅妃,可旧景虽在,物是人非。

孤独的唐玄宗派人寻找梅妃,他特意下诏一一

“只要有人找到她,官升两级,赏钱百万。”

有一宦官献了一幅梅妃画像,玄宗看了后,说道一一

“挺像,只恨不是活的啊!”

唐玄宗在画上题了一首诗,以此来怀念梅妃。

某天夜里,梅妃托梦给玄宗,在梦中,梅妃对玄宗说一一

“当年陛下逃难时,我死在乱兵的手上,有可怜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东边的梅树下。”

唐玄宗梦醒之后,急忙命人去寻找梅妃……

那些人最终在温泉池边梅树底下,找到了梅妃尸体,外面用锦褥裹着,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那些人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

唐玄宗知道后,不由得放声大哭,以妃礼改葬。

唐玄宗又命人在梅妃的墓地四周种满各种梅树,并亲手为梅妃写下了祭文。

梅妃贤惠善良,她即便得宠时,也没有依仗唐玄宗的势力排挤其她妃嫔,更没有结党营私、祸国殃民。

梅妃自律、明理,大义,堪称大贤大德之人。

据说有一次玄宗曾问“梅妃”,为何近日来郁郁寡欢,梅妃回答道一一

“昔太宗有贞观之治,百姓安乐。愿陛下也有开元之治。”

唐玄宗听了梅妃的话,心中怔了一怔,然后拈须笑道一一

“朕早有此志,爱妃不言,朕几乎忘了。”

次日,玄宗即罢了游宴,亲理万机,励精图治。

梅妃受玄宗专宠达十年之久,在这期间,梅妃常以自己的品性和贤德影响着唐玄宗,使玄宗可以勤政爱民,囯泰民安。

可怜天不佑人,忠言逆耳,贪图享乐,天下大乱!

唐玄宗沉迷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他只顾与杨贵妃编舞玩乐,辜负了大唐的千秋盛世。

不过,这世间真的有梅妃这个人吗?

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无梅妃的记载……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没有梅妃的踪影……

难道梅妃只是一个传说吗?

但是《旧唐书》、《新唐书》所能传载的人物少之又少,唐明皇时代,嫔妃宫女近四万人,但能立传的只有直接参与一些重大事件的4人而已……

跟据《江氏族谱》载,梅妃家世显赫,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即使高力士没有使闽,梅妃也同样可以被选入宫为妃。

以上种种,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也许梅妃只是天上的九天仙子,她偶然间来到了人间一游,又匆匆飞上了九重宫阙。

梅妃故里,后世子孙,万代纪念,绵绵不绝….…

无论世间是否真有梅妃,她永远是一个传奇人物,她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梅妃,你在天上可安好否?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唐玄宗宠妃江采萍,为什么不敌二婚的杨玉环?

江采萍可以说是杨玉环一生的情敌,江采萍的性格就像寒梅一样不肯低头,不肯处处逢迎君主,而杨玉环不同于江采萍,不仅长的美艳,妩媚动人,同样能歌善舞,最重要杨玉环会献媚还听话,同时君主移情别恋是非常稀疏平常的事情,这些原因都让唐玄宗移情于杨玉环。

江采萍从小天资聪慧,到了待嫁之时却眼高于顶令父亲着急

江采萍并非名门望族出身,但家族条件也不错,再加上父亲老来得女,于是江采萍的父亲非常看重女儿的文化教育和培养,将江采萍培养成为有教养和有理想抱负的女子。江采萍凭着自已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女,也成为家人的骄傲。

江采萍非常喜欢梅花,父亲不惜花下重金将女儿的院子里面不种满了各个种类的梅花,可以年出父亲真的非常疼爱女儿。等到江采萍长的亭亭玉立,明艳动人的时候,周围的许多才子纷纷上门求亲,可是江采萍对于这些人并不动心,父亲一直为女儿的婚事发愁时,没有想到改变女儿一生命运的事情发生了。

江采萍进入皇宫,因为才华出众受到唐玄宗的宠爱

当时唐玄宗派高力士在民间寻找美丽的女子填充后宫,当听说了江采萍的美名之后就将其带入了君主的身边,这时帝君身边有许多嫔妃,可是个个浓妆艳抹,一心只想吸引君主的注意。而江采萍淡妆素雅,才色双全的气质脱颖而出,尤其是不输入才女谢道韫的才华,很快吸引了唐玄宗的注意,迅速的成为君主身边的宠妃。

唐玄宗非常喜欢音乐,而采萍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精神相交,让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唐玄宗还命人在江采萍所住的院里种满梅花,并封为“梅妃”的称号。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江采萍宠冠六宫的时期,与唐玄宗两人亲密无间,是君主最疼爱的妃子,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唐玄宗的后宫不断涌现许多艳丽的女子,当中就有大家都熟知的杨贵妃。

江采萍不敌杨贵妃温柔多情,逐渐与唐玄宗越离越远

杨贵妃与梅妃相比较更加的妩媚多情,并且还会撒娇,而江采萍气质清冷,一时之间的确很吸引人,但是时间久了,还是妩媚多姿的杨贵妃更讨唐玄宗的喜欢。但是江采萍根本做不到杨玉环这样妩媚,更不屑做出这种谄媚的样子,逐渐失去唐玄宗的宠爱。

唐玄宗转身对杨玉环万千宠爱,江采萍明白自古以为帝王都是喜新厌旧,对于这一切江采萍看的非常通透,逐渐也接受这个现实。但是看到唐玄宗却因为美色而耽误朝政于是写诗一首嘲讽君主和贵妃,唐玄宗因此将江采萍打入冷宫。

没想到唐玄宗反而在失去江采萍的时候又格外的想念对方,于是在杨贵妃不在的时候去见江采萍引得贵妃吃醋发脾气,最后唐玄宗只能将江采萍赶回娘家,从此江采萍对唐玄宗彻底死心,无论后来君主送来多少珠宝讨好都不为所动。

江采萍和唐玄宗拥有相同的爱好,两人度过一段非常美好的时期,可惜君主无情让江采萍的真心最终错付,最后唐玄宗移情杨贵妃身上,无论是江采萍还是杨玉环,唐玄宗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两位美人。

唐玄宗李隆基与梅妃江采萍的故事

世人皆知扬玉环,几人识得江采萍!

江采萍,扬贵妃出现之前,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其“善属文,淡妆雅服,恣态明秀,笔不可描画”。她自幼聪慧,很小就能读书识字,吟诗诵文。她不仅擅长吟诗作赋,歌舞和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是古代帝王八大才女后妃之一。

江采萍酷爱梅花。每到花开之际,她流连花间,赋诗作画,怡然自得,“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深得唐玄宗喜爱。封其为正一品皇妃,赐“梅妃”号,为她栽植各种梅树,建“梅亭”、修“梅阁”,大加宠幸。

可惜好景不长,凡人尚且喜新厌旧,何况帝王乎,扬玉环的出现结束了梅妃的幸福。“扬氏入侍,宠爱日夺。二人相嫉,避路而行。太真(扬贵妃)忌而智,梅妃性柔缓,亡以胜”。然,时光流逝,当扬贵妃也慢慢变“旧”之后,唐玄宗又念起了梅妃。但又惧怕扬贵妃而不敢造次。一次趁扬贵妃不在,宣梅妃到翠华西阁密会。不料被人通报给扬贵妃,扬气势汹汹不宣自驾,吓得玄宗赶紧把梅妃藏于密室夹缝中。安抚好扬贵妃后,玄宗回头去找梅妃,得知已被太监送回。玄宗遗憾之余,只得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头上的钗饰封好送回给梅妃。梅妃见物,伤心绝望之下,效仿司马相如《长门赋》,作《楼东赋》,附白笛一只请人送给玄宗。不料又被扬贵妃探知,大怒,请唐玄宗赐死梅妃,唐玄宗没有应允。

《楼东赋》:玉鉴尘生,凤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缘。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倍修。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乖人画鹢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悉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事后,唐玄宗为表歉意,派太监给梅妃送了一斛珍珠。但此时的江采萍已经对唐玄宗彻底绝望。遂赋诗一首,连同珍珠一起还给了唐玄宗,表达了自己遭妒遇冷的苦寂悲怨之情。

《谢赐珍珠》

桂叶双眉久不描,

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寥。

“玉阶生寒,珠泪盈眶。我念我皇,今夜,欢歌燕舞,可千万千万,别梦寒”。自此,梅妃与唐玄宗再无聚首。

“安史之乱”,唐玄宗携扬贵妃仓惶出逃,被遗弃在冷宫中的梅妃被乱军所戳。兵乱平息后,玄宗回宫,思念梅妃,追悔莫及,在她的画像上题诗:

《题梅妃画真》

忆及娇妃在紫宸,

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

争奈娇波不顾人。

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梅妃江采萍的诗?

1、谢赐珍珠

江采萍 〔唐代〕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2、咏梅花

江采萍 〔唐代〕

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

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

3、楼东赋

江采萍 〔唐代〕

玉鉴尘生,凤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缘。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鷁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悉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江采萍和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江采萍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