鴷形目 鲉形目特征

古泉百科 569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鴷形目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鲉形目特征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这是什么鸟

巨嘴鸟

 巨嘴鸟属(学名鴷形目:Ramphastos)为中型攀禽,共有11种,外形略似犀鸟,喙极大,但重量较轻,边缘有锯齿,多具鲜艳彩色花饰。羽色鲜艳,以黑色为主。成小群活动,杂食性,但主食浆果。在树洞内产2-4枚白色卵,两性孵化,小型种类孵化期为16天,雏鸟晚成性,留巢40-50天。分布于南美洲热带地雨林区,以亚马逊河下游最为丰富。

鵎鵼:巨嘴鸟Toucans

鴷形目(Piciformes)鵎鵼科(Ramphastidae)约40种大嘴鸟类鴷形目的通称,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最小型者称小鵎鵼(toucanet)。厚嘴可占体长鴷形目的1/3,但质轻,边缘锯齿状。羽色鲜明,各有特色,可作为种鴷形目的鉴别特征(许多种鵎鵼羽色相同,主要为黑色,胸部有醒目的颜色)。据信其嘴对其鴷形目他鸟类(包括鹰在内)有威吓作用。取食时必先把果实的碎片在嘴里摆弄,接著突然将头後仰吞下食物。翼短圆,尾通常长。 

鵎鵼又叫巨嘴鸟,包括鵎鵼和阿拉卡鴷等,多为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鸟,喙极大,但重量较轻,嘴边缘有锯齿,嘴上有鲜艳色彩。鵎鵼羽毛的颜色也丰富多彩,黑色较多,杂食性,但主要食果实,其巨大的嘴就是对食用果实的特殊适应。鵎鵼分布于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在亚马孙河下游最丰富,约5属37种。

啄木鸟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

1、外貌特点

嘴强直如凿鴷形目;舌长而能伸缩鴷形目,先端列生短钩;它不像别鴷形目的鸟儿是站立在树枝上鴷形目的,而是攀缘在直立的树干上的。它的脚稍短,具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尾呈平尾或楔状,尾羽大都 12 枚,它的尾呈楔形,羽轴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支撑身体。不同种的啄木鸟形体大小差别很大,从十几厘米到四十多厘米不等。

2、生活习性

(1)啄木鸟每天敲击树木约为500~600次,每啄一次的速度达到555cm/s,而头部摇动的速度更快,580cm/s。这样它的头部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剧烈的震动,但它既不会得脑震荡,也不会头痛。

(2)啄木鸟春天到来的时候,雄啄木鸟会发出响亮的叫声,那是它们在伸张自己的地盘,警告他人不得侵犯。这些叫声往往因为树洞的共鸣而特别响亮。其他季节啄木鸟显得特别安静。不过雄啄木鸟在求爱时,会用自己坚硬的嘴在空心树干上有节奏地敲打,发出清脆的“笃笃”声,以此向雌鸟求爱。

(3)它们专门觅食天牛、吉丁虫、秀翅娥、蠢虫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啄食肩星天牛80%以上,所以,人们称啄木鸟是“森林医生”。

扩展资料

1、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它们通常用喙飞快地在树干上敲击,以寻找隐藏在树皮内的昆虫,确定之后,它们坚硬的喙能够飞速在树皮上啄出一个深深的小洞并闪电般伸出长长的舌头捕捉到昆虫,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因而被称为森林医生,白腹黑啄木鸟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一向以来,啄木鸟是“森林医生”的形象深入人心,是益鸟,要好好维护!但随着森林树木被采伐,没有了栖息地的啄木鸟面对种族生计难题,许多品种啄木鸟都面对灭绝,作为第二大啄木鸟的象牙喙啄木鸟也一度被以为灭绝。

象牙喙啄木鸟是森林破坏最大受害者之一,在1944年一只雌性象牙喙啄木鸟逝世,被以为是最终一只象牙喙啄木鸟,虽然在1940年至1990年,都传说有人见过象牙喙啄木鸟,但一向没有被证实,所以在1967年,象牙喙啄木鸟被列为濒危物种,并于1994年列为灭绝。

在2004年,象牙喙啄木鸟在美国阿肯色州被从头发现,为了让这种珍稀啄木鸟不被打扰,请求将该地改为鸟类维护区并保密象牙喙啄木鸟的音讯,经过一年的繁殖,维护区和观鸟区现已建成,象牙喙啄木鸟种族数量有了一定的上升,才公开音讯。

参考资料来源鴷形目:百度百科_ 啄木鸟(森林益鸟、常见的留鸟)

为什么鴷形目和鸊鷉目是繁体的?

鴷、鸊、鷉、有简化字鴷形目,这三字可能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鴷形目的字鴷形目,一度使用过鴷形目,由于对这个方案意见较多鴷形目,不久久停止使用。䴕、䴙、䴘,三字不在基本字区,今已并入扩展 A 区。

啄木鸟的外形有哪些特征?

啄木鸟:鸟纲鴷形目啄木鸟科鸟类的通称。嘴强直如凿;舌长而能伸缩,先端列生短钩;脚稍短,具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尾呈平尾或楔状,尾羽大都12枚,羽干坚硬富有弹性,在啄木时支撑身体。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均可见到。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常见种黑枕绿啄木鸟体长约30厘米。通体绿色。雄鸟头有红斑。夏季常栖于山林间,冬季大多迁至平原近山的树丛间,随食物而漂泊不定。常鸣叫,每次连叫4~7声,有的在一分钟内叫5~6次。攀树索虫为食,但也到地面觅食。春夏两季大多吃昆虫,秋冬两季兼吃植物。在树洞里营巢。卵纯白色。终年留居于挪威,有的向东经德国、俄罗斯到日本,南至阿尔卑斯山、巴尔干半岛、东南亚等地。中国除内蒙古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因而被称为森林医生。白腹黑啄木鸟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关于鸟类知识的资料

1、鸟类(Aves):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心脏是2心房2心室。骨多空隙,内充气体。

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辅助呼吸的气囊。地球上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走禽、猛禽、鸣禽六大类。

2、中国有1186种。根据鸟类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鸣禽、攀禽、猛禽、陆禽、涉禽和游禽六大生态类群。各个类群的鸟类在外形构造、生理功能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特殊的适应性变化。

3、鸣禽类

鸣禽类一般体形较小,体态轻捷,活泼灵巧,善于鸣叫和歌唱,且巧于筑巢。如百灵鸟、黄鹂、大山雀、喜鹊、柳莺等。

鸣禽类的喉部下方有鸣管,由鸣腔和鸣膜组成,鸣叫器官(鸣管和鸣肌)非常发达。鸣禽类是六大类群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约占世界鸟类数的3/5。

家里笼养的鹩哥、八哥也属于鸣禽,它们经过训练甚至可以模仿人们简单的语言。

4、攀禽类

攀禽类善于在岩壁、石壁、土壁、树上等处攀缘,如啄木鸟、大杜鹃、戴胜、鹦鹉等。

攀禽类的喙、脚和尾的构造较特殊:喙尖利如凿,善于啄凿;脚强健有力,足(脚)趾发生多种变化。

如啄木鸟的四个脚趾,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于攀树固定身体;尾羽轴坚韧,尾羽起支撑体重的作用。

5、陆禽类

陆禽类大多数是在地面活动、觅食,一般雌雄羽色有明显的差别,雄鸟羽色更为华丽,如中国特有的褐马鸡、环颈雉、红腹锦鸡、鹌鹑等。

陆禽类体格结实,喙坚硬且多为弓型,适于啄食;翅短圆退化,不能长距离飞行;后肢强而有力,适于地面行走和刨土。

6、猛禽类

猛禽类视觉器官发达,翅膀和足强而有力,能够在天空翱翔或滑翔,捕食空中、水面或地下活动的猎物,如金雕、猎隼、猫头鹰等。

猛禽类通常具有向下弯曲如钩的锐利的喙和爪,有利于撕裂捕获物;羽色多暗淡,以灰色、褐色、黑色和棕色为主,飞行无声,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

7、涉禽类

涉禽类适于涉水行进,不善于游泳,善于飞行,且姿态优美。如夜鹭、丹顶鹤、蓑羽鹤、东方白鹳等。涉禽类的外形具有“三长”特征,即喙(嘴)长、颈长、后肢(腿和脚)长,适于涉水捕食生活。

因为喙、颈长且灵活,因此可将长嘴探入水下或在地面取食,而腿长则可以在较深水域中捕食、活动,脚的长度与能够涉水的深度有密切关系。

8、游禽类

游禽类大多生活在水上,在水中获取食物,善于游泳、潜水,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飞行迅速,如黑天鹅、鸳鸯、绿头鸭、家鹅等。

游禽类一般具有扁平宽阔或尖的嘴,适于在水中滤食或啄鱼;羽毛大多厚而致密,羽绒发达,构成有效的保暖层;尾脂腺发达,能分泌大量油脂并用嘴涂抹于全身羽毛,以保护羽毛不被水浸湿。

脚趾间有蹼,游泳时双脚向后伸直,用力划水,犹如船桨,正如骆宾王在《咏鹅》一诗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形象描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鸟纲、新华网-鸟类你了解多少

啄木鸟的资料

啄木鸟(森林益鸟、常见的留鸟)。

鸟纲鴷形目啄木鸟科鸟类的通称。它是常见的留鸟,在中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

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蝽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

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

外形特征鴷形目

鸟纲鴷形目啄木鸟科鸟类的通称。嘴强直如凿;舌长而能伸缩,先端列生短钩;它不像别的鸟儿是站立在树枝上的,而是攀缘在直立的树干上的。它的脚稍短,具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尾呈平尾或楔状,尾羽大都 12 枚,它的尾呈楔形,羽轴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支撑身体。

这样,啄木鸟就可以有力地抓住树干不至于滑下来,还能够在树干上跳动,沿着树干快速移动,向上跳跃,向下反跳,或者向两侧转圈爬行。

不同种的啄木鸟形体大小差别很大,从十几厘米到四十多厘米不等。如绒啄木鸟长约15厘米,北美黑啄木鸟长约47厘米。橡子啄木鸟体长约20厘米。红头啄木鸟体长与橡子啄木鸟相似,约19~23厘米。

分布范围:

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均可见到。中国各地均有分布。有的向东经德国、俄罗斯到日本,南至阿尔卑斯山、巴尔干半岛、东南亚等地。

红背啄木鸟产于印度到菲律宾群岛的森林地带。绿啄木鸟产于欧洲气候温暖的地区以及非洲大陆。红腹啄木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落叶林带。帝啄木鸟和特里斯丹啄木鸟属濒危动物。分布在鴷形目我国四川、云南、福建等地的白腹黑啄木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鴷形目了澳大利亚和新几亚以外,啄木鸟几乎分布全世界,但主要栖息在南美洲和东南亚。大多数啄木鸟都定居在一个地区。也有一些温带地区的啄木鸟,如北美的黄腹吸汁啄木鸟和扑动鴷属迁徙性鸟类。

扩展资料:

啄木鸟种类介绍:

全球有啄木鸟217种,中国有29种。

大黄冠啄木鸟(学名:Picus flavinucha);

赤胸拟啄木鸟( 学名:Megalaima haemacephala);

蓝耳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australis);

蓝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asiatica);

黑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oorti);

金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franklinii);

鳞腹绿啄木鸟(学名:Scaly-bellied Woodpecker);

黄纹拟啄木鸟(学名:Green-eared Barb);

绿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lineata );

大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virens);

大灰啄木鸟(学名:Mulleripicus pulverulentus );

黄嘴栗啄木鸟(学名:Blythipicus pyrrhotis);

竹啄木鸟(学名:Gecinulus grantia);

大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

金背三趾啄木鸟(学名:Dinopium javanense);

灰头绿啄木鸟(学名:Picus canus);

红颈绿啄木鸟(学名:Red-collared Woodpecker );

鳞喉啄木鸟(学名:Picus xanthopygaeus);

花腹绿啄木鸟(学名:Laced Woodpeck);

帝王啄木鸟(学名:C. imperialis);

橡树啄木鸟长约20公分(8英寸),分布于北美洲西部、南到哥伦比亚的落叶林中。以橡树果作为冬天的食物,在树皮上钻洞储存食物。红头啄木鸟体型与橡树啄木鸟相似(19~23公分〔7.5~9英寸〕),稀疏地分布于洛矶山脉以东的北美洲温带开阔林地、农地和果园。

啄木鸟属的著名种类有绒啄木鸟(D. pubescens),约仅15公分(6英寸)长,栖息于北美洲温带林地或果园。

大斑啄木鸟(D. major),长约23公分(9英寸),分布于欧亚大陆西部温带,南到北非森林和果园。

柔毛啄木鸟(D. villosus),长20~25公分(8~9.8英寸),分布于北美洲温带。黑啄木鸟属(Dryocopus)包括两个著名的种:黑啄木鸟(D. martius),长约46公分(18吋),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的针叶林和山毛榉林,北美黑啄木鸟(D. pileatus),长约40~47公分(15.5~18.25吋),分布于北美洲温带大部分的成熟林中。

两种三趾啄木鸟构成了三趾啄木鸟属:北三趾啄木鸟(P. tridactylus),分布范围从北半球的亚北极区,南至某些山区;黑背三趾啄木鸟(P. arcticus),分布于加拿大中部的森林。

绯红背啄木鸟分布于从印度到菲律宾岛的开阔林。绿啄木鸟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向南到北非的林地。红腹啄木鸟分布于美国东南部的落叶林。

绯红背啄木鸟

象牙嘴啄木鸟,以其体型(长45公分)和漂亮著称,曾见于古巴和美国南部。虽列为濒危物种,据信已灭绝。然而在2005年,有研究者声称在阿肯色州东部见到此鸟。

这种鸟的一个亚种,古巴象牙喙啄木鸟(C. principalis bairdii),据信已灭绝,另一个亲缘种,墨西哥的帝啄木鸟(C. imperialis)为极度濒危种,甚至可能已经灭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啄木鸟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鴷形目和鲉形目特征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鴷形目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