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直隶巡抚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明朝北直隶巡抚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直隶巡抚是什么官?
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直隶巡抚的军事、吏治、刑狱等
事,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外加省军分区司令。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制称为“总
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百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
清朝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度甘总督。
扩展资料
众所周知,清朝入关以来,按照明朝的行政划分模式,将全国分为直隶巡抚了十八个省,即直隶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
一般来说,每一个省,都会设置一名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即“巡行天下,抚军安民”。按照制度,总督和巡抚都是封疆大吏,在有直隶巡抚了总督的情况下,再设置巡抚,会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假如总督和巡抚在同一城办公,更容易制造矛盾,形成督抚不和的局面。这是朝廷不想看到、却又不得不经常看到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直隶巡抚:百度百科—直隶巡抚
康熙年间的直隶巡抚相当于现在啥官?
河北省长。
直隶巡抚直隶巡抚,古代官名。顺治五年(1648) 置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顺治十五年改为直隶巡抚。顺治十七年移驻真定。明年复置总督于大名。
康熙三年(1664),仍为三省总督直隶巡抚;康熙八年,裁三省总督,仍置直隶巡抚,驻保定;康熙五十四年加直隶巡抚以总督衔,不为例。雍正二年(1724),诏嘉直隶巡抚李维钧勤慎,特授为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裁直隶巡抚,从此成为定制。
扩展资料直隶巡抚:
清朝入关以来,按照明朝的行政划分模式,将全国分为直隶巡抚了十八个省,即直隶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
一般来说,每一个省,都会设置一名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即“巡行天下,抚军安民”。全国却只有15个巡抚,少了3个的原因。
首先,直隶省没有设置巡抚。
直隶省属于京畿重地,包括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以及河南、山东的部分地区。顺治十五年,一度设立了直隶巡抚。康熙五十四年,直隶巡抚加直隶总督衔。雍正二年,直隶巡抚李维钧特授为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衔,但是裁撤直隶巡抚衔。此后,不再设立直隶巡抚。
其次,四川省没有设置巡抚。
四川省位于西南地区。清朝时期,四川省面积较大,包括了今天的重庆市全境,以及贵族、云南的一部分。顺治五年,朝廷设置了四川巡抚,驻扎在成都。那时候,没有设置四川总督,由川陕总督代管。四川巡抚就是四川的最高军政长官。
顺治十四年,朝廷设置了四川总督。乾隆十三年,朝廷考虑到对大小金川用兵,由四川总督兼四川巡抚。到乾隆二十四年,四川巡抚被裁减。在那以后,四川巡抚就永远地消失了。
第三,甘肃省没有设置巡抚。
甘肃省位于西北边陲。顺治元年,清朝设置了甘肃巡抚,驻扎甘州卫,后来先后迁移到兰州、凉州、巩昌等地。康熙四十四年,甘肃巡抚兼管茶马事,是一个很肥的肥缺。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乾隆十九年,朝廷将陕甘总督的驻地改为兰州,同时裁撤甘肃巡抚,原属于甘肃巡抚的职权都归陕甘总督负责。
其实,直隶省、四川省、甘肃省没有设置巡抚,未必是什么坏事。
按照制度,总督和巡抚都是封疆大吏,在有了总督的情况下,再设置巡抚,会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假如总督和巡抚在同一城办公,更容易制造矛盾,形成督抚不和的局面。这是朝廷不想看到、却又不得不经常看到的情况。
参考资料直隶巡抚:百度百科-直隶巡抚
直隶巡抚和直隶总督的区别
1、初次设置时间不一样。
直隶巡抚初次设置时间为顺治十五年(1658)。
直隶总督初次设置时间为顺治五年(1648)。
2、管理事务有差异。
直隶巡抚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直隶总督主要管理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
3、行政级别不一样。
直隶巡抚行政级别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
直隶总督行政级别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直隶巡抚;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
扩展资料:
著名直隶总督:
1、李鸿章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晚清中国社会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几乎都与直隶巡抚他有关。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功过皆存,毁誉参半。
从47岁第一次任直隶总督起,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这一职务,时间长达近25年,是历任总督中任期最长的一位。在直隶总督任上,李鸿章经历直隶巡抚了人生最风光的时期。
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一身份使得他御辱、自强的设想,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李鸿章去世后,清廷给了他十分荣耀的追念,谥号“文忠”。加上他生前所得的各种荣誉头衔,他个人的头衔至少在二十个以上,称得上是总督中头衔最多的一个。
2、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另一名臣, 他是李鸿章的前任,也被李鸿章视为老师。李鸿章早年入过曾国藩幕府,深受赏识。
直隶总督署门前对联上写的“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说的就是他们两个前后任总督,以及存在师生之谊的渊源。
曾国藩任总督时,直隶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一派破败景象。曾国藩整顿吏治、清理讼案、赈济灾荒,还治理了永定河,使得直隶一度出现了“百废俱举”的局面。
3、袁世凯
李鸿章的后任, 即是近代另一著名人物袁世凯。袁世凯上任后,认为直隶的当务之急就是练兵,所以他筹集资金、仿德国制度筹练北洋新军。北洋新军成为袁世凯后来争权夺利的重要筹码。
袁世凯还在直隶创办了警政制度,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开办巡警学堂。袁世凯早年不爱读书,两次乡试均落第,所以才进入军队谋发展。
他做了直隶总督后,却十分注意发展教育,在保定等地兴办了新式学堂。办学过程中,他深感科举制对新式教育的阻碍作用。
1905年8月,由他起草并联络张之洞等人上奏折,请求停止科举。清廷批准了这一奏折,下旨从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
4、李卫
李卫深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信任,任直隶总督期间也有不错的政绩。他擅长治盗,还赈济灾民,对贪官毫不留情,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背景。
在保定当地,关于他的故事被演绎成许多版本,有人说他长了和项羽一样的板肋;还有故事说李卫专爱挑朝中权臣的毛病,比如雍正宠臣田文镜派人为他母亲贺寿时,他却不买账,并当众将礼物丢到门外。
李卫虽然识字不多,但对文人十分尊敬。他还在保定创办了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后来成为北方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隶巡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隶总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巡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督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直隶巡抚和明朝北直隶巡抚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直隶巡抚
评论列表